为了粉碎美联军的进攻计划,1952年9月,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全线发起战术反击。计划从9月20日到10月20日为期一个月,其中,9月18日至10月5日为第一阶段,10月6日至10月底为第二阶段。志愿军第38军接到任务,要求攻占394.8高地和281.2高地,并在进攻过程中歼敌5000人以上。
此时,与刚入朝时的简陋装备相比,第38军的武器装备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。除了拥有大量火炮和坦克,38军还装备了59门高射炮和122挺高射机枪,火力十分强大。重火力装备包括各口径火炮182门,坦克17辆,尽管没有空中支援,但这无疑是38军打得最为豪华的一次战斗。
然而,在38军的指战员们信心满满、准备就绪时,一个意外的叛徒却打乱了整个战局。1952年10月2日,即进攻开始前的四天,340团7连的文化教员谷中蛟在侦察前沿阵地时叛逃至韩军阵地。虽然谷中蛟并非高级干部,但他对38军的进攻计划了如指掌。谷中蛟的叛逃意味着他可能会将38军的作战计划完整地交给韩军,这无疑会让我军的主动变成被动。
展开剩余77%得知谷中蛟叛逃后,38军军长江拥辉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难题——是否要按照计划进行进攻?38军作为志愿军的王牌部队,本应完成任务,但不执行作战计划将影响38军的荣誉。然而,如果进攻,敌人可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战斗的胜算大打折扣,而且伤亡也可能增加。
为了这次作战,38军的指战员们已进行了六个星期的集中训练,演练了新装备的使用,并且锻炼了步炮协同、步坦协同等新战术。士兵们士气高涨,物资装备也十分充足。如果此时放弃进攻,如何向士兵们解释?作为军长,江拥辉对自己的决策显得犹豫不决。显然,他明白一旦决定错误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江拥辉原本打算立刻发动进攻,趁敌人还未完全准备好时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
然而,在10月3日,他接到了司令部的命令,要求将作战时间统一定为10月6日。江拥辉考虑到提前发动进攻将打乱志司的整体计划,最终将决策报告给志司首长和兵团首长,得到的回答是让军里自行决策。经过反复权衡,江拥辉最终决定按照原计划执行,主要是因为他对38军的实力充满信心,并且有着强大的火力支撑。尽管如此,这个决定背后也可能带有一丝侥幸心理。
在这场战斗中,38军共投入了13个营和2个连,经过9天、201个小时的激战,我军成功歼敌9860人,达到了预定的目标——歼敌5000人以上。但尽管取得了胜利,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沉重,伤亡超过了5000人。同时,由于敌人早有准备,38军在10月15日不得不撤离阵地,意味着此次战斗的结果并非完全胜利,也可以说是一场失利。
谷中蛟的叛逃不仅暴露了38军的作战计划,还改变了韩军的部署。38军的指挥人员未能及时应对这一变化。最重要的是,江拥辉低估了韩军的快速反应能力。《韩国战争史》对此有相关记载:“394.8高地(白马高地)战斗之所以能够预有准备,全在于有效的情报工作。”很显然,谷中蛟为韩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。
当时,38军正面作战的韩军第9师正在举行全师运动会,谷中蛟叛逃后,韩军师长立即叫停了运动会,召集了紧急会议。通过谷中蛟提供的信息,韩军得知了38军计划从10月4日24时到10月6日1时之间对394.8高地发动进攻,并且可能会打击蓬莱湖水库。经过详细分析,韩军认为情报准确无误,随即调整了防守策略。
尽管谷中蛟无法精确预告38军的进攻时间,但他给出的时间范围相对准确。394.8高地原本只由韩军一个营防守,虽然防守较为严密,但并不至于坚不可摧。然而,在得知谷中蛟的情报后,韩军立即调动了30团第3营增援955高地,并在10月4日晚上增加了150个掩体,修建了大量应急工事。同时,韩军还加深了交通沟,埋设了连、排电话线,并将铁丝网从3层增至7层,设置了大量步兵地雷、反坦克地雷、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弹雷。
由于韩军的充足准备,当38军开始炮击时,敌方阵地上的伤亡人数仅为3人,而且电话线没有被切断。与此同时,韩军将第9师的28、29、30、51团全部调动到前线,并集中9个炮兵营、第53坦克连和美第73坦克营,装备了155榴弹炮36门、105榴弹炮50门、坦克22辆,甚至取消了炮兵弹药限制。
尽管38军奋勇作战,给韩军第9师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但由于谷中蛟的情报提供,韩军得以提前做好准备,甚至紧急空运新兵增援。结果,38军面对的是源源不断的敌人支援,原本的突袭战转变成了消耗战。38军指挥员未能充分考虑谷中蛟叛逃的影响,导致我军从主动变为被动,韩军则由被动转为主动。攻其不备与攻其有备的结果截然不同。事实上,在得知谷中蛟叛逃后,38军应当做出相应部署。江拥辉在给志司的汇报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。
一旦谷中蛟叛逃,38军有两个可能的应对方案:一是立即发起进攻,趁韩军未完全做好准备,直接发动打击;二是推迟进攻,等待敌人放松警惕后再行动。然而,江拥辉低估了韩军反应的速度。仅仅两三天的时间,韩军便完成了工事修建、增援兵力和装备的准备,这使得394.8高地成为一座几乎无法攻破的坚固堡垒。因此,38军的失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
尽管此次战斗未能取得完美胜利,但志愿军从中吸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,尤其是在多兵种联合作战、步炮协同作战和步坦协同作战等方面的提高。这表明,在现代战争中,志愿军正在飞速进步,战士们为此付出的牺牲决不白白浪费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