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产市场的未来:击鼓传花游戏终结了吗?
广州白云新城,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来自广东省的数百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共商经济发展大计。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在接受采访时,抛出一个大胆的论断:“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元,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用于购房、装修及相关消费,中国经济就能恢复活力。” 然而,这一说法随即引发了广泛的争议,众多网友纷纷表达了质疑。
许多人认为孟晓苏的建议过于理想化,难以实现。其主要原因有三:
首先,疫情反复冲击以及实体经济低迷,导致许多人对未来就业和收入充满担忧,购房需求自然被搁置。央行公布的《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》显示,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占比高达61.8%,较上一季度增长3.7个百分点,这充分反映了居民谨慎的消费心理和保守的投资态度。
展开剩余66%其次,2022年15万亿元的存款增长并非全民皆享,而是资本市场低迷导致投资资金回流的结果。许多原本计划用于投资房产、股票或基金的资金转而涌入银行账户。 这意味着,存款增加主要集中在少数高净值人群手中,而他们通常已拥有房产,购房需求有限。与此同时,许多无力购房的家庭,即便渴望拥有住房,也难以实现这一愿望。
再次,居高不下的房价构成了巨大的购房障碍。2022年12月,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达到16177元/平方米,二手住宅均价也高达15876元/平方米。一套普通住宅动辄需要150万至250万元,甚至更高的首付款(50-60万元以上)也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。与其鼓励大家“接盘”,孟晓苏更应该关注如何降低房价,减轻购房压力。
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,房价却坚挺不下,各种利好政策频出,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房地产投资的担忧。一位买菜大妈的精辟总结道出了问题的核心:“连我们这些买菜大妈都知道炒房能赚钱,就意味着这个‘击鼓传花’的游戏快结束了,该找‘接盘侠’了。” 许多网友认为,这位大妈的观点比许多开发商和专家都要透彻。
那么,房地产市场的“击鼓传花”游戏是否真的行将结束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首先,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,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需求饱和阶段。数据显示,96%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套房产,其中41.5%的家庭拥有两套或以上房产。此外,高达1.2亿套的空置房足以容纳3-4亿人居住,“供过于求”的局面已日益显现,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是大势所趋。
其次,各地楼市已进入调整周期,房地产投资的赚钱效应正在消失。炒房者“买涨不买跌”的投机行为,使得市场在房价下跌或涨幅放缓时,迅速出现观望甚至撤资的现象。目前,全国已有15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,包括杭州、重庆、天津、成都、沈阳、武汉、南京、苏州、西安、大连、合肥、北京、广州、佛山、青岛等一线和二线城市,未来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增加。
最后,未来保障房的陆续入市将进一步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。房地产市场将形成商品房、租赁房和共有产权房三大板块,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。这将有效抑制投机炒房行为,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综上所述,中国房地产市场的“击鼓传花”游戏即将结束,这并非危言耸听,而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。 未来,房地产市场将告别投机时代,步入理性发展的轨道。
"
发布于:福建省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