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,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,但市场调整的趋势依然顽固。一系列数据清晰地展现了这一严峻现实,并预示着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。
四重信号预示:存款胜过买房?
首先,救市政策效果甚微。 自年初以来,从全面放松限购,到将房贷利率降至4%以下,首付比例降至20%,再到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,政策利好不断涌现,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城市,甚至包括杭州、成都、西安、重庆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。然而,市场反应却远低于预期。短暂的成交量反弹后,市场迅速回归低迷状态。这主要源于以下三点:疫情导致居民收入下降或失业,购房能力严重受损;购房者日趋理性,不再盲目冲动;房价持续下跌,投资价值降低,导致炒房客撤离,加剧市场调整。
其次,房地产市场严重供过于求。住建部数据显示,全国现有房屋6亿栋,即使每栋房屋居住10人,也足够容纳60亿人口。同时,96%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套住房,41.5%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。这充分说明,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,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严重过剩,每年新增的商品房更是雪上加霜。
展开剩余66%再次,居民储蓄热情高涨,购房需求萎缩。三年疫情的冲击下,居民风险意识增强,储蓄意愿显著提高。2024年一季度,居民存款增加8.56万亿元,人均存款增加6114元。与此同时,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谨慎甚至悲观,抑制了居民加杠杆购房的意愿,导致购房需求持续萎缩。
最后,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推进。2023年10月发布的《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未来五年将提供600万套保障性住房,平均每年120万套。此举旨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,也将进一步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,加速商品房市场的去投机化、去泡沫化进程,最终回归居住属性。
市场迷雾:买房还是存款?
2024年5月,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870元/平方米,已连续25个月环比下跌,且下跌城市数量连续12个月超过90个。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和上述四重信号,\"抓紧买房\"和\"继续存款\"的争议持续存在。\"抓紧买房\"者认为,当前利好政策下,刚需家庭应抓住机会;而\"继续存款\"者则认为,市场长期调整趋势已成,应谨慎观望。然而,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似乎更倾向于支持后者—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谨慎存款或许比急于购房更明智。 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,但上述数据和趋势,无疑为购房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。
"
发布于:云南省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