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不少商家在为产品做到“老少皆宜”而绞尽脑汁之时,骗子们却实现了“童叟都欺”。近日,中央宣传部、公安部联合启动了“全民反诈在行动”集中宣传月活动。上到93岁下到9岁,平均40岁,80后和90后给骗子们“贡献”了四成的业绩……这组去年全国受骗者的年龄分布数据再次证明:面对电信网络诈骗,没人能独善其身。
这正契合了本次活动的主题——反诈是门必修课,筑牢防线守好责。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,从电话、短信的广撒网式诈骗,到利用AI换脸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精准诈骗,电信网络诈骗不断演变出新套路。就拿最近的高考来说,以“预先录取”为诱饵、伪造虚假查分网站、谎称有高校内部指标等,各种“坑”等着考生和家长去踩。可以说,诈骗分子无孔不入。
我们不会坐以待“骗”。来看两组数据提提气:2024年,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.4万起,抓获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,其中诈骗集团幕后“金主”、头目和骨干570余名;2024年以来,国家反诈中心全力推进预警劝阻和技术反制工作,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46.9亿次、短信33.7亿条,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51亿元。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,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治理,打赢这场反电诈的持久战,我们有信心、更有能力。
提高能力、筑牢全方位保护网,离不开这“三防”。善用“技”防,通过“魔法打败魔法”。比如,全国移动电话卡“一证通查”服务通过打通部门数据壁垒,让人们能够掌握自身名下电话卡、互联网账号的注册情况,从源头切断“实名不实人”的犯罪工具。又如,工信部今年新推出的“反诈利器”——境外来电提醒服务,可以帮助用户有效甄别境外来电和短信,这道反诈“防火墙”将来会越来越坚固。
加强“协”防,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。近年来,工信部扎实推进电信和互联网业务治理,推动企业落实反诈责任,组织开展多批次执法检查,推动反诈工作迈上新台阶;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推进“资金链”治理,形成部门联动、行业联防、系统联网治理体系……未来,更多职能部门开展协作,推动金融、通信、互联网等企业切实履行反诈责任,全方面对电诈围追堵截,使其在每一个环节都寸步难行。
至于“人”防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咱们普通人非圣贤,“贪心”和“不甘心”兼而有之,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“软肋”容易被诈骗分子拿捏。正视人性的弱点,三省吾身,才能提高警惕性。牢记不轻信陌生来电、不透露个人信息、不随意转账,因为很多你以为的不谋而合,其实都是早有预谋。退一步讲,即使天上真能掉馅饼,能轮到你吗?全民反诈就要年年讲,月月讲,当越来越多的人对电诈套路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,防范意识和反诈能力水平不断提升,诈骗分子的“潜在客户”就会越来越少。
精通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,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反诈“优等生”。如今,电信网络诈骗已“老少通吃”。反诈这门课,请你不要“选修”。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,捂好自己的钱袋子,就是护好全家的安宁和幸福。(子房先生)
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